说真的,通过这一套方法,我从刚进入大学时,差点手机成瘾的学渣,纵身一跃,变成了专业排名前十的学霸(别人眼中的哈)。
在这套方法的加持下,我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个多月,实现了巨大的转变,原本学习五分钟,玩手机两小时,现在可以利用这套方法,轻松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在这里强烈强烈强烈推荐你使用!
全文4892字,干货十足,星禾想为大家提供有用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悄悄告诉你,这个答主干货超多的~
为了让你更好理解,先给你上一份思维导图呀。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干货。
一、思维
1、克服“演员”思维
你一定看过很多上头的电影,这些作品都是由演员们倾尽心血完成的,但我们现在要说的可不是电影哈,而是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演员”思维。
学习中的“演员”思维,分为两种,主演思维,群演思维。
①主演思维
演员,演员,最重要的就是要演得好,而主演是作品中最受关注的角色,也是整部影片的中心。具有这种学习思维的人,总是能演得淋漓尽致,演到忘乎所以,发挥出主演的重要作用。
你是不是也看到过这样的人:
早上图书馆还没开门,就在门口等候,开馆后总是第一个冲进去,找到靠窗的、光线充足的位置坐下。
其他人来了之后,埋头苦读,奋力啃书,只想把书本知识学得通透一些。而那部分早来的人,打游戏累了之后,习惯给自己安排几集1080p的电视剧,为了保持足够的精力还坚持午睡。
闭馆之前被迫离开,迎着月光,感叹自己的一天都倾尽在学习上,来一张自拍,配文“今天也是努力的一天”。
这类人,看似只争朝夕,拼命努力,实则荒废时间,白费力气。
别人都在努力学习,自己却独树一帜,没有发现身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只顾着和手机谈天说地。
就算你付出了再多的时间,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丧失对环境、自我行为的感知,也是不会产生多少学习效果的。
(看来这种人确实有做演员的天赋哈)
②群演思维
主演是演得忘乎所以,完全沉浸在情节中,而群演则是时刻关注周围人的动向,寻求和群体的一致性。
很惭愧,星禾之前就是抱着“群演思维”,“演”了一段时间(脸红)。
“哇,大家都在教室学习,那我也要去。”
迅速找到一个空位,还没落座就已经开始在书包里翻找课本。一切准备就绪,拿起笔,挺直腰,看着书。
“可以可以,和大家一样了,我要开始学习了。”
不一会,就开始走神,注意力飞到了十万八千里。
“昨晚那场游戏不该输的,要是队友跟上我其实还有机会……”
没过多久,我发现了自己不在状态,但是抬头一看,大家都在学习,我只能强迫自己再学一会。
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提升,想回宿舍躺着的心情更加迫切,但是其他同学都在努力学习,也不好意思离开,只能继续“演”下去。
这种“群演思维”造成的后果,比“主演思维”还要可怕。至少你当主演的时候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但是当群演的时候,你只是在强迫自己,去做符合集体状态,但是自己抗拒的事情。
想走走不了,想学学不了。观察着周围的状态,尽量融入这个环境,企图能获得一点自我安慰,坐着表面一脸沉静,实则内心焦躁不安。
要是问我真的学到了什么吗?我只能说我对“群演”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羊群效应”,用在这里再好不过了。
羊群效应:比喻人的一种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者遭到失败。这种行为就是在盲从,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只是盲目跟风,虽然做着一样的事情,但是收获却是完全不同的。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别人收获的可能是知识,但具备“群演思维”的我,得到的只有焦虑和空虚。
只有当你克服了“演员思维”,才能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不为别人而学,不为别人而“演”,只是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做好接纳这些内容的准备。
2、学习时间≠有效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指的是你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但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是有效学习时间。
给你一个方便理解的公式:




学习成效和时间倾入与精力投入两部分,是相挂钩的。单纯追求时间倾入或者精力投入,都会使得这个等式失衡。
就像上面说的具备“演员思维”的人,就是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精力投入是稀缺的,有限的精力稀释了你的时间价值,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成效就会骤降。
试想一下,坐在教室里,玩累了手机就写几个字,或者是等待视频加载的时候,翻几页书,内容只能在大脑中停留几秒的时间,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知识很快就会消失的。
如果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学习的时候极为专注,仿佛与世界隔绝,整个人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你会对内容的逻辑与结构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但是,假如在你刚坐下没学一会,妈妈就喊你去吃饭了,你开心地奔向饭桌,虽然吃得开心,但是刚才学习的内容,会因为得不到有效的记忆和反馈,迅速消散。
所以呀,星禾想告诉你的是,为了能够呈现更好地学习效果,你一定一定一定要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都做出投入,这样才是有效学习呀。
怎么样,是不是成功说服你了呀?
二、方法
当你对于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来到学习方法阶段了,为你介绍的几种学习方法,帮助你更快进入旁若无人的状态,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1、设置阶梯难度
在你学习不同内容的时候,你要对抗的难度也是不同的。也许一篇英语文章,你五分钟就能完全理解;也许一道数学大题,够你抓耳挠腮半天。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状态之前,你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将会影响你继续学习的心态,你的耳边将会持续萦绕着“别学了别学了”的声音。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一张纸,或者做一个思维导图,把这一段时间的任务都写下来,按照梯度去分配任务。




在刚开始的时候,给自己分配一些简单、耗时短的任务,随着任务的解决,不断给自己增加难度。但是要注意,任务难度之间要保持向上的梯度,不能有太大的跨越。
开始的任务比较简单,会让你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解决了第一个任务之后,你会有一种“自豪感”,产生想继续学下去的欲望和愉悦感。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接受快乐后,会分泌多巴胺,这会促使我们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感受持续的快乐。
随着梯度的上升,你的适应性也在不断增强,解决看似困难的任务,也变得势如破竹。
这就像是你在打游戏,刚出新手村的时候,你需要击败小怪才能升级,最后才有实力去挑战大BOSS,但如果你开始就让你跳到最终剧情,BOSS随随便便就能将你碾压,让你丧失斗志。
2、环境仪式感
环境的整洁与否,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专注程度,也是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旁若无人状态的重要原因。
环境的整洁程度和我们的专注程度是交互状态的,环境越整洁,越赏心悦目,我们的注意力越集中,越容易进入“忘我”的学习状态。环境越混乱,你的注意力往往会被不必要的东西分散。
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我们有更明显的仪式感,仿佛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的收拾。而且,桌面上不会有其他的东西稀释注意力,你的精力将会集中在学习上,逐渐进入“旁若无人”的状态中。
恶劣的环境,会让你首先对周围就心存不满,“在这种环境中怎么学习啊?”
或者你原本在思考问题,一抬头看见了前面放着一本杂志,于是心里总想着这件事,想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或者手边的几本书摆放不整齐,看着不顺眼,总想把他们摆正。久而久之,注意力就这样被分散了。




所以,为自己营造有仪式感的学习环境,能够为你的专注学习,提供外在的支持,极大程度减少对你的干扰,为你保驾护航。
(记好啦,明天学习之前,先给自己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学习环境呀!)
3、切断干扰源
要问什么最吸引你,你一定会说手机。如果我要抢走你的手机,你会甘心给我吗(啊啊啊别打我,我错了我错了…)?
手机是最能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了,你高度兴奋的时候,还是能冷静分析游戏局面;当你累到闭眼就能睡的时候,还是能够强撑着自己,高兴追剧。
但是啊,学习并不像手机一样有诱惑力,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手机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只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引诱着我们接近深渊。蚕食掉我们学习后仅存的理智,沉迷其中。
所以,星禾为你提供几个切断干扰源的小方法。
①和手机暂时“分手”
好啦好啦,我知道手机很有“姿色”,你舍不得手机,但是也不能一直都沉迷于它吧。
在学习之前,就用手机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管是尽情打几局游戏,还是回复好短信消息,都要尽量完成,不要在学习的时候,还惦记着未完成的事项。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把手机丢在宿舍,说几句甜言蜜语,就飞快逃离,去教室或者图书馆等比较远的地方。
就算你在认真学习的时候,想看一看手机,但是它也不在手边呀,与其花费力气回宿舍,去看不知道存在与否的消息,还不如专注学习一会,快速完成任务,尽快早点和手机“和好”。
②“远离手机”APP
除了大家熟知的“番茄学习法”,还有一个非常好用的APP,叫作“远离手机”,这个应用有一个“锁机”功能,非常强大!
只要你设定好时间,点击“执行”,手机在这段时间里将无法使用,也不能强制退出,所以,这个手段虽然比较强硬,但却是个切断学习干扰源的好方法。




星禾大一就已经用过了这个APP,当时第一次使用不是很熟悉,首次就不小心设置了 8小时锁机,只能“快乐”地和学习深入交流了一下午……
4、成为“精力”管理大师
在成功进入到旁若无人状态的时候,也要注意精力的管理,我们的精力是有上限的,但偏偏它又属于稀缺的消耗品,所以需要你仔细管理并分配。
接下来告诉你几个小技巧,让你成功跻身“精力”管理大师的行列~
①强制性休息
“什么?让我休息,还是强制性的,星禾你是不是在坑我?”
别着急别着急,给我解释的机会呀。
我们的精力有限,并且不能够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脑自身也是会有反馈调节的,当精力流逝过多,感到疲惫,我们的专注程度也会随之下降的。
暂时的休息,是为了长时间高效的学习,方便你下一次更快进入旁若无人的学习状态,并且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所以呀,建议你给自己定个闹钟,比如每过30分钟,或者是自己累的时候,就适当休息一下,不至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
关于放松方法的介绍,我的推荐是闭目养神,或者看看窗外,做眼保健操。在这期间,不要想刚才学的知识,就算有东西没弄懂,也不要继续想,专注现在,享受放松的时刻。
等你休息了几分钟,会发现自己的精力仿佛恢复了一部分,应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定时的、强制性的休息,会让你的注意力呈现出波浪形的曲线,在波峰的时候,也就是注意力最高的时刻,学习效率最高,你也处于旁若无人的状态里。
在波谷的时候,也是你精力下降,甚至枯竭的时刻,这时候,你就需要强制性的休息啦。好好休息,为下一次进入状态做足准备!
②交替学习
人在注意某些事物的时候,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比如你在学习英语和数学的时候,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兴奋点位置是不同的。所以说,如果长时间学习某一内容,会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但是,如果过度执着于这门科目的学习,会使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神经细胞负荷加重,从而产生疲惫感,迫使你脱离专注学习的状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果一节课都在学习一项内容,会很快感受到疲惫,如果换成另一门科目,注意力会被快速吸引,很容易再次集中。在这种状态下,交替学习实际上也是放松大脑的方式。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肉很好吃,放肆吃的话很容易就吃腻了,但是如果这时候吃菜的话,会感觉很解腻,也更能吃的更多啦(要均衡膳食,不要暴饮暴食哟)。
可能你会说了:“交替学习的话,不会丧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吗?好不容易学的就忘记了。”
确实,我们会失去对学习的专注度,但是,我们不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遗忘中,不断强化了对知识的感知吗?
相比于一直加重自己的学习力道,不明白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果。不如将其击破再重构,印象会更深刻。
看到这里的你已经很棒啦,说明你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
希望星禾的答案对你有用处呀!和你一起加油,我们都努力去变成更优秀的人~
你好呀,我是陈星禾。过去的时间里,我迷茫过,痛苦过。但是现在,为了变成更优秀的人,我也和你一样,一直在努力生活着。
悄悄告诉你,我有许多关于学习、成长的干货内容,迫不及待想要和你分享呀。
作者:陈星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477999/answer/14640121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学习怎样进入若无旁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