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有了 IP 地址,为什么还要用 MAC 地址?

学习 eben 875浏览 1评论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极其考验技术理论和实践功底,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以下这些问题:

1、网络技术的科技树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很多技术路线的分叉和交叉。

2、MAC地址的产生是来源于以太网技术标准(由四家公司发起的公开免费),以太网设计的目的是在一个局域网里面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通信,因此给每块网卡设定了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实现了避免地址冲突。用以太网本身就可以组网,不需要IP,按说以太网的出现甚至早于IP,但这不重要,因为早期很多网络技术都是各自独立为战,分叉发展,几十年后到后半期才逐步交叉融合。

3、除了以太网,当时各家公司都研究自身的网络技术和协议,早期网络组网技术还有ATM、FDDI、TokenRing、Framerelay、PPP/HDLC等这些协议和技术,这些技术互相不兼容,形成一个个的网络孤岛。

4、上个世纪80年代,IP也就是Internet协议,使用了IP地址,逐步被上面各种网络孤岛所共同采用,在不兼容的协议上面叠加了一层IP协议,形成了一种互联互通的事实上的标准。注意,IP协议并非法定的标准协议(而是事实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的互联网地址标准是CLNS地址(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人听过)。

5、如果网络技术一开始就按照完美的模式来设计,就不会形成网络孤岛,这就好像说今天USB充电线不应该有几种接头标准。

6、绝对完美的技术不存在,但不代表没有最优的解法,事实上,很多独占专利的网络技术相继退出市场,网络技术科技树的很多分叉已经变成死分叉了,没有人继续投入研发,在市场上消失了。以太网和IP的组合模式成为唯一的绝对主流组网技术,是因为这两项技术的开放和兼容。

7、理论上讲,全球的互联网可以仅仅使用以太网地址连接起来(MAC地址有48位,空间足够大,大于IPv4的32位),不需要IP协议(及IP地址),但因为以太网协议和MAC地址没有子网掩码设计,路由表无法汇总,因此以太网被认为是“不可路由协议”,无法满足全球的互联网使用。除非未来有人去研究出一种无需路由的互联网协议架构。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有了 IP 地址,为什么还要用 MAC 地址?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网友最新评论 (1)

  1. 这个还真没去想,一直都是被动的接受吧
    阿里舞台素材网1年前(2022-08-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