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感想 eben 424浏览 0评论

匿了,说点真话。

今年正好40,在央企底层工程师,工资13500,年终奖2个月工资。垃圾二本本科,985硕士,毕业四线小城市工作4年,工资3500,无法忍受,2012年北漂,在北京换了2家公司,都是央企二级单位,收入差不多。目前的状态算是清闲有余,收入微薄,混吃等死。公司35岁以上未混个一官半职的,基本都是逐渐被边缘化,职场基本提前over了,已不报任何希望。

去年,有一段时间周六日跑过闪送,一天300多,摩托车比较省油,后来发现单子太难抢,太浪费时间,干了不到一个月,性价比不高,放弃了。也不打算再跑闪送快递一类的兼职了,去年骑摩托还摔过一次,就是有点擦伤,人没大事,但摩托基本摔废了,年底让我给卖了。打算再换个踏板,没想到北京开始限制摩托车上牌了,等了好几个月,这几天刚办完。送快递这类工作对时间要求太高,不拼命跑根本赚不到钱,跑到快了风险也就高了,两个轮刹车根本刹不住,安全性和汽车没法比,只能当个买菜车或跑个山玩玩。

我老婆在外企PM,年收入35W,不过压力非常大,周六日基本都在加班,所以家里家务都是我在操持。这真的耗费了我太多时间,但没办法,有孩子的都懂。

我周围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制造行业大公司做技术骨干,收入20W左右居多,鲜有发大财或混的很惨吃不上饭的。很多人从毕业就在一个公司待着,像我这样换了几个工作,又换行业的很少,我也算是中下混的比较差的。

未来也没有太多计划,主要是小孩上学问题很头疼,我们都没有北京户口,我有北京工作居住证,打算再熬三年,如果拿不到北京户口,就离开北京去二线城市,我老婆公司可以在家办公,所以去哪个城市对她来说都无所谓。我的职场生涯基本接近尾声了,也不打算再跳槽了,也有猎头联系30W左右的职位,但付出要比我现在的职位多很多,也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如果离开北京,打算自己做点小生意,就算开个小店也不会再打工。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474944/answer/1117641285


看到这个问题,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个问题太适合我了,特适合我来回答,也适合此时的我参习别人的回答。

我住深圳,一个最年轻的城市,IT、互联网行业工作时间二十几年,三倍的八年抗战时间,作为过期程序员大叔,经历了35岁危机、40岁危机、45岁危机,现在50岁,在某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是(一个伤心的转折),2018年底对于互联网是特别寒冷的冬天,如果公司这两个月没有获得新一轮融资,我就面临失业,我忐忑不安。

然后,看到这个问题。

说说我的事儿。

我一过30岁,深知程序员是吃青春饭,决定给自己找个铁饭碗,那时我恰好在一家港企干得不顺心,于是接受降薪跳到一家国企,说来公司也算大名鼎鼎,几年前上市了叫“中科曙光”,我进的是中科曙光的深圳分公司。

开始两年挺顺心,事情不多、压力不大,我在此期间完成找女朋友、结婚、生孩子的各项大业,但是(又一个伤心的转折),好景不长。

说来却话长,当年深圳政府给曙光深圳公司支持了一块土地,在科技园,曙光可用来建自己的深圳总部,但曙光当时没有钱将楼建起来,估计曙光擅长研发服务器也不擅长搞地产融资。一家房地产公司闻风赶来,出资将曙光深圳公司连带土地权一起收购,这就是深圳科技园曙光大厦的来历。房地产公司不搞IT,将深圳曙光的研发人员连带我一起遣散。

所以,对于渡过年龄危机,我的第一个体会是要找到铁饭碗,社会上还是有铁饭碗的。

我的教训是:这得是真的铁饭碗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1

铁饭碗不铁,我深入反省,延长自己职业生命,还是要靠提升自己,我之前熟悉的编程语言是汇编、VB、FoxPro、clipper这类上古大神,但当时Java开始风起云涌,我选择进了一家以Java作为主要开发语言的公司,边学习边干,两年后自认为精通了,那时候就想,Java会给我饭吃到40岁吧?

所以,我的第二个体会是,作为IT技术人员,如果你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干到35-40岁时肯定没有问题。我周边不少程序员,都顺利做到了40这个门槛。

我编程天分只能算中人以上资质,但我发现自己对于时间、资源天生敏感,所以编写Java代码没有持续很久,就转型到系统分析、项目经理的岗位,我认为35-40岁的我是深圳一流的项目经理,在此之前经验不够,在此之后精力不够。而且脱离编程太久,也会削弱项目经理必要的技术底蕴,以前碰到一些“你行你上”的刺头我能够真上,后来就只能动嘴了。

所以,我的第三个体会:转向管理岗。即使转到最基层的项目经理,也够将你的职业生涯延续到40岁。项目经理和开发组长的区别应该清楚吧?简单说:如果你每天用50%以上的时间做项目计划、资源分配、质量和风险控制就是项目经理;如果还是50%以上的时间爬代码,就是开发组长。

先去喝口保温杯泡枸杞,回来再更。

—-分割线—-

凭借我“深圳一流项目经理”的定位,我可以进不少好的公司,虽然我外语不好,进欧美外企比较难(叔叔语重心长“要学会外语哦”),但类似华为这类公司还是挺有机会的。

我选择了一个Offer去上班,那家公司在当时的深圳IT业也是名头响亮,我去之前那个蒸蒸日上啊。

我去之后,就每况愈下。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2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没有想到骆驼减肥的过程如此漫长,在公司下行的长斜线中,我几乎坚持到最后的端点。有两种人:一种人特别是能折腾,一种人是特别能坚持。我中间遇到过不止一次合伙创业的机会,都选择了放弃;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被公司淘汰,他们被动的早早下船,但获得重新扬帆、展开新人生旅程的机会。而我在公司无数次裁员中都作为骨干保护起来,我自己在基本盘不至太差时也没有勇气闯出去。

我不知道这是得还是失。如果我竞争力差一些、被公司早早裁掉,如果我更有冒险一些,可能就不同吧?但生活没有如果。

所以,我的第四个体会是,在有限的青春里要找到上升的公司。但是,大多数公司当你加入时其实已经或者正在度过它最好的时光,这是个悖论吧。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这家公司的。在这家公司,我从一个项目经理,成长为研发总监、产品总监、分公司总经理。

这里,我澄清一个错误的认知:如果成为公司的总监或者高管,就没有年龄危机了

不,危机对谁都存在,你职位的升迁,或许可以延长你的职业生涯,但只要在互联网、IT行业,绝大多数单位的所有职位都有一根年龄的红线,这个红线可能35,也可能40甚至45。除非,你自己就是老板。

不同的公司也有具体差异,如果你一直在一家公司,公司处于上升期,你也基本称职,因为年龄替换你的可能性就较小(所以说“找上升的公司”很重要);如果你所在公司业绩不好,即便是公司的老臣,仍然可能以年龄为由被牺牲掉。

35岁以后失业了,要找新的工作,对此我给出一点干货:

不同公司对员工年龄的敏感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最敏感,有些风险投资都不投60后老板创办的互联网公司了;非互联网的IT公司(如软件研发、系统集成)要好一些;传统行业下设的IT部门又要更好一些。像医疗、财务等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当这些公司IT部门招人时有可能相对不在意任职者的年龄。

所以不要一根筋,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以后就只找互联网公司,可以跳出本行业找与自己职业特长一致的工作

还有一点,你应聘岗位的老板年龄,决定了有没有可能因为年龄拒你,求职筛选公司、面试时留意这点。任何行业,都有一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板,他们可能不介意大龄的你,跑来和自己一起“卧槽”

如果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就是不可救药地失业了怎么办?

首先从危机降临前开始说:在职业顺风顺水的时候,防患未然,注重省钱、积蓄、适时的投资

几乎所有的IT岗位,都是青春饭,你是40岁之前赚够别人60岁的钱。非常清楚这点,就不会因为暂时的高薪而挥霍无度,尽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

35以后的人,大多都经历过房地产由低谷到炽热,如果早早买房,已能够从房产获得极高的溢价,这就是岁月给予的增值回报。

我有个朋友,IT软硬件技术兼修,两三年前45岁失业,卖掉自己市中心小户型学区房,拿了500万,150万在珠海买套房,50万在老婆老家海南文昌买套房(这几年两套三四线城市房子还升值了),平时常住珠海,剩下300万一半买理财一半炒股。早上起床后悠闲推开窗户,沐浴伶仃洋海岸温暖的阳光,敲打几下键盘,屏幕输出的不是代码而是K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人生,不过如此。

顺便说一下,这哥们女儿在深大已经上大三,否则也不卖深圳学区房。此处省去《论程序员早婚早育的必要性》一篇。

其次,没有赚钱就学会过简单的生活。简单不是穷困,而是繁华看尽回归生活的本真。人随着年龄增长,物欲逐渐消退,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重家人、朋友的情感,注重时间静止时对自然的体察。

推荐知乎极简生活好文一篇:家里空无一物是什么体验?

长期在IT行业高强度工作,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以我为例,已经有了三高中的两高,高血压高血脂,以前没事就和朋友同事大碗吃酒大块吃肉,部分也是发泄工作压力。以后没工作没钱,正好有动力有理由和老婆一起少吃肉多吃素(老婆这两年已逐渐素食),生活更环保更健康。上周和老婆做了一个实验,俩人每天三餐自己做饭且素食为主,在深圳一个月吃饭只要1500元。简单生活的潜力真的巨大。

什么?如果小孩要长身体怎么办?此处省去《再论程序员早婚早育的必要性》一篇。

——2018-12-28 更新———

继续谈如果失业了怎么办?

截至到今天,我还没有长期失业过,没有经验就谈不上建议。只算自己一些想法,有的也没有考虑清楚,先分享出来。

1,转型到行业内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其他岗位

这点其他答主也提到。这类岗位包括IT培训老师、IT顾问等。我之前所在公司,下面有分公司做IT培训,我短暂负责过这业务,培训老师的确是一个对年龄要求不那么高的职位,如果你在BAT、世界五百强工作过,凭借光鲜的履历在这个岗位还是很有竞争力。我有个前同事担任过腾讯的部门副总监,后来出来做管理培训就挺成功。

不过研发和培训在工作性质上仍然有不小的差异,能干不表示能教,转型仍然会有重新积累的过程,上面那位做管理培训的前同事,是在腾讯就兼任内训导师。而且,有些培训还需必要的资质证书,自己要先拿到。

2,从自己以往兴趣中发掘未来的职业机会

现有的职业生涯走到尽头,未必是坏事,可能是全新的开始。你年少时有没有其他的职业梦想?是否曾经为眼前的一日三餐放弃那个梦想?现实将已有的职业打碎,让你失去惯常生活基础的同时,也会给你放飞的机会。毕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有点单调。

我是典型理科男,但大学时在同学眼中却是“理科生中的文秀才”,很多理科生头疼的作文我往往一挥而就、妙语迭出,以前写诗,十几年前在两家诗歌论坛当过版主。但这么多年IT工作的磨损,文思阻断文笔生涩,是不是重拾文艺青年梦想?搞搞自媒体、写写网络小说?

其实究竟写什么,时事评论?娱乐八卦?还是网络小说?我也挺迷茫。写情感好像不适合,写网络小说听说日更多少千字怕体力吃不消。但至少预备收拾心情,重新学习、出发,所以我现在的藏书夹是这个画面: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3

我想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写,总是会提高和找到感觉吧。

3,在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看看有没有机会

我还真研究过开个奶茶、便利店什么的,维持下半生。怕亏!别看IT、互联网行业动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每一分都是拿自己青春换的血汗钱。

能不能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所以,现在我的一个知乎私藏夹是这等画面: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4

“成本2000元以内、不会令人良心不安”,这个适合我。

4,炒股

我一直认为,IT技术男挺适合炒股,什么技术指标、技术分析,相比算法的复杂度是小儿科,而且技术男的较真死板应该能严格执行止损止盈的交易纪律,心无波澜方能赚钱。当然什么都要学习,现在我经常捧着《缠中说禅》研读。猜想是否正确?等我股市赚钱了再展开。

5,做贤内助

在自己工作最忙碌的年代,妻子(丈夫)为自己付出不少,承担了家庭主要责任。现在自己度过了职业黄金期,回家补偿一下对方,让对方有更多事业发展的机会,这也很好。

6、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我爸45岁才开始学习英语,最初工作上用不到,但他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背一个小时单词,然后去买早饭。几年后所在国企成立科技情报室,当时好的英文翻译稀缺,就让他当了主任。今年我爸85岁,还利用自己的英语技能给媒体供稿,最近开了专发自己编译文章的公众号。

总之,道路还是有很多选择,人生依旧丰富多彩。

有一点特别重要,无论40、45还是50岁,年轻的心态还要保持,物资欲望可以降低,人生欲望却不可以消减。年轻人喜欢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他们喜欢吃鸡你也吃鸡,他们喜欢追剧你也追剧,他们喜欢每周干七次你也每周干七次…….别笑,我的体验是,有了更多的闲暇,那不可描述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原来那么多年的日夜加班、殚精竭虑,真的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很多

(完)

————–2021-5-24 更新————–

以上答案写于两年前,这两年如果说我有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我成功做到如答文所担心的——真的失业了。

像我这种人到中年的,上有老下有小,中年焦虑、中年危机是多数人面临的现实。当然,和许多面临结婚买房压力的年轻人相比,聊以自慰的是基础好一点,经过多年积累,有很多人甚至实现了“低配版财务自由”。

所谓“低配版财务自由”,就是:如果自己或家人不生大病,尽可能降低物质欲望,子女不读私立名校、不出国留学,那么,暂时是自由的。“低配版财务自由”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它更像是一种让你攀登心灵自由的阶梯

评论中不少人关心我的现状,就简单汇报一下:

1,如果目标不太远大,其实能赚钱的方法还是挺多的。我回到家里,老婆让我跟她一起做淘宝客(CPS),研究了一番,能赚钱,但是没兴趣。

朋友是做建筑行业的,让我考一个二级建造师的证,只要找公司挂证就有稳定的收入,每月两千元,一级建造师更高。也许适合我这样学习能力还没退化的中年人。

2,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IT,做过不低的职位,所以干干兼职、顾问的机会还是有的。

3,有人关心我的股票业绩,还有人提醒我“千万别信《缠中说禅》啊!”谢谢大家啦。我认为投资更多是一种习惯和态度,而不是一种技巧,只要降低预期、不要贪婪、低买高卖、控制风险,长期下来很难没有合理回报。

至于我的业绩,这么说吧:近两年家庭开支主要由我承担,但投资上的收益基本能打平这部分支出。

4,原本在家的老婆出去工作了,换成我在家支持她。结婚二十年她第一次吃了我做的饭——我以前在做饭方面完全白痴,那时老婆经常唠叨:“这辈子有机会能吃上你做的饭吗?”

老婆你看,现在不是吃上了吗?以前连煎鸡蛋都不大会的我,甚至有了自己的拿手菜,蒜香排骨。问我的感受?我觉得——挺好。

5,享受生活的时间的确更多。在老婆上班前的去年,我和她花了一个多月去祖国大西北饶了一大圈,在旅游淡季穿越大片的无人区。这在以前完全难以想象的。

6,给自己的生活多找一点意义,最好还有钱。我对写字感兴趣,于是我开了一个公众号:“莫也的字屋”。写什么呢?我能写影视娱乐,也能写人生职场,还能写阅读写作。

各种公众号经营攻略说:要讲求垂直度,内容越聚焦的公众号越吸引人,越能赚钱。于是,选择一个方向写吧。但这样写着写着,我发现了问题。真得太刻板、太无趣,完全是把写字这种事情当作工作,当作一种赚钱的模式,失去了写字本身的丰富和趣味。

郭德纲有一个段子:“到菜市场买鱼,饲养的鱼都是一般大小,野生的鱼才是有大有小。”营销号的内容都是精准聚焦,有趣的人才是天南海北什么都聊。世上营销号已经很多,但有趣的人很少。

所以先做一个本真的自己吧。公众号“莫也的字屋”现在什么内容都有。对我来说找到了一点意义,只是还没有找到钱。

7,能不能做到每周七次?

这个啊…….看心情,也需要加强锻炼。哈哈。

……..

这个回答以后有没有续集?也许有吧。这个回答是谈生活,只要生活延续,就可能有续集。

PS:知乎让我尝试咨询卡片,如果有职场困惑和人生焦虑之类的可以找我聊。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