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机床行业的传统制造强国主要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同时,伴随着国内工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已成为机床制造大国。
机床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雏形期、产生期、精密化时期、半自动化时期和自动化时期。
雏形期: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现了钟表匠用的螺纹车床和齿轮车床,以及水力驱动的炮筒镗床。1501年左右,意大利人曾绘制过车床镗床、螺纹加工机床和内圆磨床的草图,其中新增了曲柄、飞轮、项尖和轴承等新的机构。在中国明朝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磨床的结构,用脚踏的方法使铁盘旋转,加上沙子和水来剖切玉石。
产生期:十八世纪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床的发展,1774年英国人发明了较为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
精密化时期: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车、磨床等,这些机床已基本定型,为20世纪前期的精密机床和生产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器元件在机床和其它机械上胜利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车的收盘时,并且在龙门刨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30年代以后,行程开关和电磁阀系统几乎用到各种机床的自动控制上了。
自动化时期:在二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进入到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计算机发明以后,运用数字控制,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车床。
目前,在供给方面,中国机床行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产值为194.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3.1%。在需求方面,中国消费额位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额为223亿美元,在全球需求市场中占据份额为27.2%。中国虽然在全球机床供需市场中都占据着重要市场份额,是机床大国,却不是机床强国,中高端机型仍存在进口依赖。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解析全球机床发展历程-写小说必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