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创业思考-河北格力经销商倒戈,到底是谁动了谁的蛋糕?

创业 eben 588浏览 0评论

8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格力在河北地区有了新的授权经销商——珠海桓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桓格科技”),而“倒戈”的原格力经销商徐自发旗下的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新兴”)彻底退出了格力的业务。

  其实,格力与河北新兴的暗战在今年飞利浦空调突然“热”起来后就已初露端倪。近年来,董明珠大刀阔斧地启动了格力的渠道变革,而以徐自发为代表的河北经销商率先“易帜”,并从格力挖走了大批骨干,租用飞利浦品牌抢占市场。

有关分析认为,格力作为空调的龙头企业,在与美的、奥克斯等头部厂商的竞争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不惧怕突然杀出的飞利浦空调,倒是经历阵痛的渠道变革如何继续,才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河北经销商“倒戈”

近期,随着河北新兴一纸通知,总部珠海格力停止供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在格力经销体系中掌控河北市场,地位举足轻重的徐自发也在石家庄一家五星级酒店设宴答谢省内经销商,席间不仅畅饮茅台酒,徐自发还派发现金给经销商,请他们尽快出清手中的格力产品,此举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徐自发拉拢省内经销商转投飞利浦的“怀抱”。

对于河北新兴董事长徐自发在近日的一次活动中宣布“不做格力了”转做飞利浦,是否属实,北京商报记者也采访了飞利浦空调方面,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没有给出回复。

实际上,经销商一直是格力重要的销售渠道,格力电器在年报中将销售渠道描述为“自主管控、互利共赢”,并表示“格力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线下销售网络,通过27家销售公司、3万多家专卖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是“互利共赢”的体现。

2007年4月25日,由10家格力电器区域销售公司组建的“京海互联”,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从格力集团处受让格力电器股份,一跃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据格力电器公告显示,这10家公司中,徐自发控制的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8%,徐自发也一度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后来还因违规减持格力股票遭到处罚。

如今虽然河北经销商“倒戈”,不过珠海格力也找到了新的接班人,8月22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授权书,同意授权“珠海桓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地区所有渠道使用多个格力旗下的商标,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格力通过自家人马,建立更易于管控的渠道。

有关分析指出,两年前,格力开始积极推行新零售变革,零售商可以在格力董明珠店的微信小程序网上商城直接下单,这冲击了代理商原有的丰厚利润,也是河北经销商“倒戈”的原因之一。

对于格力的经销商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也进行了部分调查,北京怀柔的某经销商正在开展金秋9月促销,而内蒙古的一个经销商已经转行。

巨大的量级。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16-2021年间,除了2020年因疫情致使营收有所下滑,格力电器其余年份一直保持增长,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2005亿元、1705亿元、1897亿元,同时,格力的研发投入也并未落后,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2.74%、4.03%,分别达到60.53亿元、62.97亿元。

据报道,2020年春节后,董明珠首次公开提出渠道变革的策略,核心即是转变各地区域销售公司职能,取消各级代理商,由经销商直接向总部打款提货。在渠道改革的过程中,格力董明珠店成了格力重要的线上渠道。

长期以来,格力电器偏爱在经销商处压货,再慢慢消化库存,2022年5月,董明珠在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曾表示,格力过去20多年一直采用经销商压货模式,以前格力每年有约200亿-300亿元空调压在渠道里,有待时间消化,如今疫情使线上销售模式快速发展,因此,格力这两年加快渠道变革。

也有业内观点认为,尽管飞利浦空调暂时无力威胁到格力电器,但格力空调的对手美的、海尔等,则会借双方“内卷”时发力,下一步,损失了部分经销渠道的格力如何面对将成为国内空调行业最大的看点之一。

“家电厂商的分分合合属于正常的商业规律,但厂商一定合则共赢,折腾闹“分手”肯定伤元气。所以,无论是以徐自发为代表的区域商业大佬,还是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千亿巨头,如果非要撕破脸,最终一定是两败俱伤。”许意强表示。


作者:贱兮兮小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0499639/answer/26508817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想一起有饭吃,就得把整个盘子维持住。

但是维持整个体系很不容易

国内维持最好的就是格力和茅台两家

格力现在已经开始崩了。

经销商就像一个水库

水多的时候放水,水少的时候蓄水

需要业绩的时候,经销商得第一个冲前面去

生产跟不上的时候经销商得第一时间把货送到市场。

经销商压了这么多钱,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

图什么?

厂家会给很大的利差给经销商

经销商和厂家斗智斗勇,维持住每一个区域的价格体系和销量。

现在经销商不玩了

说明这个价格体系和销量体系维持不住了。

首先格力的销量增长到头了,不管什么行业,只要增长到头了,以前高歌猛进时代压制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有量的时候,经销商可以忍,厂家也可以忍

量没了,或者不增长了,双方都不忍了,就会爆发剧烈冲突。

本次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空调市场到顶了

格力转型失败,量没了,

多年积压的矛盾瞬间爆发。

这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种直接倒戈竞争对手,自己做牌子的也是很少的。

第二是价格体系

电商的兴起,加上直播带货的兴起

本来因为量到顶很难维持的价格

现在更是不堪一击。

经销商体系最怕的就是串货

现在董明珠做的事儿,只能说厂家自己串货,

你抓都没法抓。

正常的经销商体系下

官方旗舰店一定是最贵最贵的

他做的是一个品牌展示

即使有便宜的,也是以电商特供款的名义出。

会给一个明显的短板,让线下业务员有的说

董明珠也是给量逼急了

一个行业到顶了,怎么挣扎都没用。

就像我们这儿的特色产业太阳能热水器

全国第一又怎样?

这个行业到顶了,只能一步步看着一年不如一年,经销商体系自动就侉了。

研究格力的经销商体系没意思

研究茅台和小米的才有意思。

茅台是和经销商结成利益共同体

经销商比茅台本身还重要

茅台已经做成一种金融产品了。

小米是不要经销商

全部都给我死

直接就价格打到最低点

经销商以前的价格甚至是负的,黄牛➕价

现在虽然不行了

但是因为砍掉经销商

小米的产品还是最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正常的经销商,

1000元成本~1300省代~1500给商场~1800到消费者

茅台的经销商

200元成本~1000元给省代~1500名义卖给消费者但是没货~囤货~内部流通2000~卖给消费者2600

小米的模式

1000元成本~1200直接卖给消费者

小米的模式风险太大,一旦产品消费者不喜欢不能迅速回款,一定巨亏

➕更

关于出海这个问题

中国的家电出海早就开始了,海尔,海信tcl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很成功

现在已经开始到吃完中低端,收购日本的壳来进攻相对高端的韩系阶段。

建立品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特别是高端市场,中国企业想迅速的吃高端市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买壳,买那些曾经高端,但是已经死去企业的壳。

东芝,夏普,三洋,惠而浦,

你格兰仕的微波炉贴上惠而浦的标,就是能卖出美元价格

花点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也有反面典型

就是拿着死去的牌子来忽悠中国人

上一个死的叫宝沃。

一个德国死去三十年的品牌来忽悠中国人

同时我也不看好现在的飞利浦空调

飞利浦这个牌子都快成南极人了

核心业务就是卖标

➕更

格力如果转型不成功,必然会死

格力的售价,比同类型美的海尔贵30%,比奥克斯小米要贵80%以上

格力的口碑一直是可以的

确实耐用,在蛮荒时代,确实是一个优势

随着空调技术的成熟,这个优势在不断变小。

未来五六年,万物互联会成为主流。

空调的智能化会成为趋势

格力的空调市场会被不停的蚕食

预计五年后格力的空调至少下降20%

经销商价格体系会被进一步击破

消费降级了,哎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创业思考-河北格力经销商倒戈,到底是谁动了谁的蛋糕?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