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为什么我认为程序员似乎大多不善言辞?

感想 eben 来源:知乎 434浏览 0评论

刚毕业的还好,过了几年都变闷葫芦了。

—更新于2018-2-18日——

看到 大家能对这我抛出的这个问题热烈讨论,我其实感觉挺意外的,不过另我更意外的是答案里很多人都是说“懒得理你”;但是这并不是我提出此问题的关键。

程序员不善言辞,并非好事。不善言辞,不是优点,它会造成很多问题,我在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当然里面的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而且观点优点偏激,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写得好的地方的,欢迎各位程序员来讨论,拍砖。PS:我是一名工作5年的程序猿。

我有两位同学。每次回家都要一起聚聚。

同学A极其能侃,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上一天不带重样的;同学B是政府工作人员,口才也不错。

我们三个一见面,那是天南海北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所不谈。

但,这一聊起来,三人也各不相同。

A和B喜欢聊当地的人事,谁升职了谁调任了谁结婚了,热热闹闹,一聊一天。

但我就插不上嘴,常年在外,大部分我都不认识;认识的很多也不联系了。

然后,A和我都喜欢玩游戏。一谈起游戏,我能从游戏的核心机制、角色性能、玩法思路一口气聊到剧情音乐——然后B就插不上嘴了,一个劲儿的傻笑。

但,B喜欢物理、哲学,喜欢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一说起这个,我能从时空扭曲聊到黑洞、从质子聊到简并态、再从恒星的生命周期聊到时间旅行……然后还可以歪到佛家的纳须弥于芥子、聊斋以及圣经……

同样的,当我和B聊起这个时,A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然后,在网上,我也认识了不少网友。我能听懂医生聊自己的行医小故事,也能胡说八道几句红楼梦水浒传;电子、机械方面的话题也都能插上嘴……

然而,一旦遇到别人聊家长里短、情感纠纷,或者遇到需要应酬的场合,我就立即变身小透明……

同样的,你看我各行各业的入门知识都知道一些;但真遇到内行,我会立即闭嘴,洗耳恭听,一句都插不上。

为什么?

不懂,不会;听懂、理清对方的逻辑已经占用了全部精力了,哪有能力接话。

那,你觉得我是“过于健谈”呢,还是“不善言辞”?


另一次是在知乎。

当时有个女项目经理,很得意的:“当年我们做大作业时,有几个就对辅导员待答不理的;不像我们(随时能和辅导员聊天)……所以后来他们都做了码农,就我们做了项目经理——这可能也是一种天赋”、“有次客户问固件是什么,组里的码农和他解释半天都说不明白;还是我们几个打了个比方,客户就明白了。会说话和不会说话差别就这么大”。

我被这种态度给激怒了,说话自然很不客气。

我说,第一,客户为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是固件?知道了能不能额外加200块钱的开发费用?

第二,客户来是干什么的?和你们聊天打屁的吗?你们老板和他们领导给你们这群人掏钱,就是让你们凑一块聊天的?

刚好,我做过需求方面的工作。她这套糊弄不到我。

我就给她讲,说我的第一份工作,之前有人做的需求,很不完善。所以按照需求开发之后,客户极其不满,说根本没法用。说好的什么什么什么,全都没有。

没法用,客户就不掏钱;公司砸进去的开发费用就得打水漂。

于是,公司上下都急了。但急也没用。只好你推我我推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概死马当活马医吧,他们知道我虽然口齿笨拙,但编程能力最强;就打发我去客户单位。

客户负责区域极大,涵盖了周边若干个省。他们也下了血本,让每个地区安排人过来和我接头;同时局里安排两个工程师,专门和我接洽。

于是,我就看着初版需求,自己揣摩客户工作内容、揣摩诸如故障处理流程之类东西,寻思日常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自己推测解决方案——然后,就着自己的推测,一点一点问。

这一问就是半个月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二十年前的事),每天都能把局里最厉害的两位工程师问的一头汗:

——啊,这个……其实实践中遇不到的,真遇到大伙就全得下课。啊,对,不需要考虑。

——这个嘛……咝……这个我也不知道,明天让XX段的X工来一下,他熟。

甚至,极偶然的:

——啊?……对啊,的确可能遇到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是这样处理的……算了,照你的想法来,你的思路更好。

如此问了若干天,总结了四十多条新需求/修改意见。完了和局里两位工程师一对,一个劲儿的点头:“没问题!照这样做,不会有其他问题了!”

于是,松了口气。终于有时间聊天打屁了:“哎呀小X,你这水平,就是到我们这边来当个工程师都足够了”,顿了顿,问另一位:“是吧X工?小X这水平,到咱这边来,足够当个工程师用了。起码日常任务是难不倒他了。”

需求做到这种程度,回去,理所当然的没人敢接手,都说太复杂了,搞不定。

于是我自己重新整理需求文档、自己做设计方案,然后自个完成了本项目的二期工程。

搞完,老板拿去给局领导看,极其满意;然后给各段试用,也都挑不出毛病。

于是,迅速拍板,签合同。一口气卖出去十几套,每套少则5、60万,多则7、80万。

请问,如果你没有我这能力,客户给你安排了工程师,你两眼一抹黑,连问问题都不会——于是客户方工程师闲的蛋疼,反过来打听电脑主板上的固件是什么……

请问,这样做出来的需求,它有用吗?

请问,这样做出来的软件,一次次反复修改、永远不能上线,责任在谁?

请问,你们这些只会聊天打屁的项目经理,算不算尸位素餐?

你们,真的配吃这碗饭吗?

第二件事。

当时一个老乡找我帮忙。他研究生毕业,和HW的几个同事出来搞了个小公司,和山东一家工厂签了合同。内容大概就是做一个平板上的APP,辅助工人工作的。据说UI搞不定了,怎么搞客户都不满意。于是找我帮忙。

我去了。三个周末,去了三次。

第一次,对方总负责人不在;我就在他们的厂房里转了转——工厂没开工,里面空荡荡的;但我对机械、电子都有一定了解;一看设备,我就猜到了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可能遇到的故障是什么、生产线上下环节大概是什么样子、如何对接……

然后,和他们的中层管理人员聊了聊,大概知道了需求;于是做了第一个方案——应该叫第二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老乡他们做的,做了很多次,客户都不满意。

第二次,我拿着自己的v0.2方案过去,见到了客户方总负责人。

于是一起开会。

会上,客户方总负责人发现中层领导们其实也不知道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全都在胡说。于是一个个答疑、纠正……

这一纠正,我就发现之前了解的需求很多是错的;同时又推理出另外一些问题。

于是,我就接过话茬,直接问客户方总负责人,你们的工作流程是否应该是这样、遇到故障是哪个处理方案;如果某些功能在工人或者底层管理者那里存在利益冲突,是否需要针对性开发预防功能,等等……

于是,会议成了我和总负责人的一对一聊天;老乡完全听不懂,抠着手指进入神游;客户方中层领导们倒是经常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飞快开完会,一起去吃饭。

饭罢,老乡说这次的方案是什么?

我说了,他慌了,说怎么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这位一脑门子汗,原地转了N圈,掏出手机就拨客户方总负责人电话;临拨出去又犹豫了,挂掉:“不行,还照原来做吧。这次变化太大了……”

嗯,看得出来,他舌头下压着一个结论,没敢往出说:“你肯定理解错了!”

我有把握。

第三次过去,再次见到客户方总负责人。

掏出老乡确定要的v0.2方案,客户方领导人脸上的笑容刷一下就消失了:“怎么又搞成这样了?上次不说过了吗?不要照这样做!你们怎么老这样!这他……这要怎么才能让你们明白?!!!”

老乡的汗又出来了。

我不慌不忙:“那是上次的方案,您还没看。因为不太确定,就做出来实际看一下。这次的方案我也做了。”

掏出来,客户方领导脸上一下子绽开了:“对对对,我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这个方案好……这里?啊,好,这个构思好!就照这样做!不用改了,就这样!”

老乡为人不地道。过后就找茬和我吵了一架,把我踢开了。

第二年,他就开了辆宝马SUV回家。


所以,你看,聊天打屁真不是什么才能。

如果聊天打屁都算“善于沟通”,那“善于沟通”也太廉价了。

相反,我这沉默寡言、极其不善言辞的,事到临头,却只有我能上、能说、能让客户满意。

——可以想象,前面两个案例里面,如果去的不是我,这两个项目得返工多少次、多砸多少钱。

——过去年就想开宝马?想吧。

为什么?

因为,看似简单的几句话,背后藏着的,包括机械、电子、软件、通讯、传感器、工业管理、团队管理、心理学、利益博弈等方面的很多知识。

你不能把这些东西吃透,你就接不上话。

反过来也对:当局里的工程师、当客户方总负责人有话要说时,除了我,每个人都会觉得他不善言辞、词不达意——所以,他们一次次的过去接洽,却永远做不出对方满意的设计。

很遗憾。并不是客户方派来的人“不善言辞”;而是——休怪我说的难听——之前和他们接头的,都是些草包。

因为他们草包,所以压根听不懂客户方表达的非常清楚的诉求——对我来说,这位总负责人是个算无遗策的人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几句话就把目的、策略、取舍都说的清清楚楚。

但换了别人,比如我那位老乡,就只能尴尬的坐一边抠手指。因为完全听不懂。

他只能干巴巴的等着,等客户告诉他“这里要有个按钮点了做什么”;但客户不懂软件,只能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他听懂之后自己设计个好用的界面——你看,双方就这么卡死了。

甚至,我看得出,客户方真的很努力的、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了;但由于“知识的诅咒”,他们并不知道和自己接头的草包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们尽力的解释了;但每个解释都会把事情变得更混乱、更难于理解……

除非让草包从头上大学,接受客户方的、成体系的培训,否则……你能把发动机工作原理给原始人解释明白、让他举一反三、在电脑里搞一套“发动机仿真系统”吗?

所以,我去,一两个小时,劈里啪啦几句话,刷刷就推进到头了——好了,照这样做就行!

而他去呢……一次一次又一次,跑上大半年,了解的全都是错的!

甚至,就连客户方的中级领导都不能正确理解问题——他们的眼界只在自己负责那块,看不见整个工厂、更看不见电脑里面的信息流动。

只有我和客户方的总负责人才能把整个工厂想象出来、摆在桌面上,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里面的每台机器、每个人,算计的清清楚楚。

然后,如何帮助他们更好的工作?如何降低他们的劳累度?如何防止有人冒领别人的功勋?为什么不需要担心工人偷懒?为什么不需要考虑工作交接?……

一切的一切,虽然看不见,但都在我们的心中。我知道他看得见,他也知道我听得懂——所以,哪怕客户方中层领导听来都觉得莫名其妙的一句话,我也能马上反应过来、提出一种可能的漏洞来挑战他、并协同思考出解决方案。

正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迅速推进,把一整个工厂里面的人和事都理的清清楚楚、直接拿出最终方案。

与会的老乡?他只能听天书。


怎么,你觉得我健谈?

可是呢,因为之前的坎坷,每次回老家,老妈就着急着安排相亲。

虽然知道这样撮合成的可能性约等于零,但一片好心嘛……没办法,应付一下吧……

于是,场面那个着急啊……

为什么呢?

因为我不看电影,不看电视;常年在外,老家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人家聊什么我都不知道,接不上话。

怎么办呢?

我就找些蠢萌的科技新闻,或者是公司里的糗事,讲着玩:

——日本搞了个机器狗能听懂主人指令

——google搞了个人工智能会下围棋

——网易搞猪脸识别

——还真有人搞软件能翻译猫狗的叫声,识别出宠物情绪

——某同事用数字软件,结果我们在upload.360safe.com找到了他的QQ密码;然后几个同事恶趣味,把他调戏惨了……

听的时候津津有味,过后嘛……

其中一位事后的评价是“不靠谱”,理由是“没一句实话”、“都是些摸不着边的事”、“不着调”。

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天地良心,这玩意儿真的是俺的日常工作内容!

虽然听起来不着调;但这些科技公司会玩的戏法,我大概都知道该怎么玩(当然只是入门级,高深的我也不会,没时间学)——我甚至可以当场拿自己的笔记本训练个“猫咪识别”出来,把俺家猫和邻居家猫区分开来!

……哦,不小心吹大了。想训练出来得拍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让笔记本在一边起码跑个三天三夜,或许多少能有点眉目……

总之,在她们看来,这就是一个落后到手机还是非智能机(后来换了入门Android:俺有电脑干嘛玩手机?)、不玩微信之类“先进的流行软件”、不知道哪个演员当红、哪个节目每个人都在看的,孤陋寡闻的土老帽……

而且,这个土老帽不懂柴米油盐、不知家长里短;自称是专业玩电脑的,却连流行软件都没玩过——却相信些完全不着调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还当真了!

或者……

电脑坏了?什么现象?哦,小毛病,如此这般就好了……

——俺知道,这时候应该一起抱怨电脑难用一起骂骂奸商抱个团取个暖……但俺真的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家人病了?什么病?啊,这个病是胰岛素抵抗目前没有办法根治,只能控制饮食、按照医嘱补充胰岛素,可以完全不影响生命质量的,千万别停药,也别相信什么保健品……

——俺也知道,这时候应该唏嘘一番人生无常然后买一堆红景天人参血参雪莲之类的玩意儿表现表现晚辈的努力挽回……但俺真的知道怎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病人的生命质量、避免各种悲剧……

是的,是的。我完全知道庸人遇到这些话题该怎么接、怎么同情、怎么抱团取暖——怎么抱着抱着就成了自己人……

但俺不是庸人——当然,俺不敢在这些方面假装专业。因为专业二字没有那么廉价。

你看,不善言辞!话题终结者!


足够高深的科技与魔法无异——阿瑟·C·克拉克

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过于深耕之后,他的话,也会和神棍一样,变得完全无法理解。

——而且,这个深耕,对你来说,或许只是看没看懂一篇科普文的差距。

——但这个差距,已经足以让双方无法懂得彼此。

那么,你认为程序员大多不善言辞,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你在“言辞”方面深耕不辍,以至于说出来的话对他们来说成了魔法,他们听不懂、说不出,自然无法和你交流。

另一种可能是,他们在逻辑方面深耕不辍,以至于说出来的话对你来说已经成了魔法,你听不懂、接不上,自然觉得他们不会交流。

没错,当两个人相互接不上话茬时,责任可能在任何一方。

而且,双方都会觉得,是对方——而不是自己——木讷、傻Ⅹ,以至于无法交流。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为什么我认为程序员似乎大多不善言辞?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