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ian 解压缩和压缩命令
解压缩文件的命令:unzip zhzz.org.zip。这是针对zip文件的解压缩。
1、打包tar命令:解包:tar xvf FileName.tar。打包: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tar使用的选项有:
-c — 创建一个新归档。
-f — 当与 -c 选项一起使用时,创建的 tar 文件使用该选项指定的文件名;当与-x 选项一起使用时,则解除该选项指定的归档。
-t — 显示包括在 tar 文件中的文件列表。
-v — 显示文件的归档进度。
-x — 从归档中抽取文件。
-z — 使用 gzip 来压缩 tar 文件。
-j — 使用 bzip2 来压缩 tar 文件。
2、.tar.gz
解压:tar zxvf zhzz.org.tar.gz
压缩:tar zcvf zhzz.org.tar.gz DirName
把/home下的所有文件全部移动到/usr下面
mv /home/* /usr/ 移动home下所有文件到/usr下
cp -rf /home* /usr/ 拷贝home下所有文件到/usr下
例子:
mv /data/wwwroot/www.linuxode.com/wordpress/* /data/wwwroot/www.linuxode.com/
Debian8系统如何进行关机重启命令
debian8系统如何进行关机重启命令?本教程以debian8系统为例
本配置适用于debian8,9版本
1.Linux debian系统重启命令:
reboot 普通重启
shutdown -r now 立刻重启(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r 10 过10分钟自动重启(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r 20:35 在时间为20:35时候重启(root用户使用)
如果是通过shutdown命令设置重启的话,可以用shutdown -c命令取消重启
2.Linux centos关机命令:
10分钟后关机关闭电源
3.参数说明:
[-t] 在改变到其它runlevel之前﹐告诉init多久以后关机。
[-r] 重启计算器。
[-k] 并不真正关机﹐只是送警告信号给每位登录者〔login〕。
[-h] 关机后关闭电源〔halt〕。
[-n] 不用init﹐而是自己来关机。不鼓励使用这个选项﹐而且该选项所产生的后果往往不总是你所预期得到的。
[-c] 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关机程序。所以这个选项当然没有时间参数﹐但是可以输入一个用来解释的讯息﹐而这信息将会送到每位使用者。
[-f] 在重启计算器〔reboot〕时忽略fsck。
[-F] 在重启计算器〔reboot〕时强迫fsck。
[-time] 设定关机〔shutdown〕前的时间。
halt—-最简单的关机命令
其实halt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
[-n] 防止sync系统调用﹐它用在用fsck修补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superblock〕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w] 并不是真正的重启或关机﹐只是写wtmp〔/var/log/wtmp〕纪录。
[-d] 不写wtmp纪录〔已包含在选项[-n]中〕。
[-f] 没有调用shutdown而强制关机或重启。
[-i] 关机〔或重启〕前﹐关掉所有的网络接口。
[-p] 该选项为缺省选项。就是关机时调用poweroff。
poweroff 立刻关机
shutdown -h now 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h 10 10分钟后自动关机
4.reboot
reboot的工作过程差不多跟halt一样﹐不过它是引发主机重启﹐而halt是关机。它
的参数与halt相差不多。
5.init
init是所有进程的祖先﹐它的进程号始终为1﹐所以发送TERM信号给init会终止所有的
用户进程﹑守护进程等。shutdown 就是使用这种机制。init定义了8个运行级别(runlevel),
init 0为关机﹐init 1为重启。关于init可以长篇大论﹐这里就不再叙述。另外还有
telinit命令可以改变init的运行级别﹐比如﹐telinit -iS可使系统进入单用户模式﹐
并且得不到使用shutdown时的信息和等待时间。
Ubuntu中更改所有子文件和子目录所有者权限
Ubuntu中有两个修改命令,分别是:「change mode」&「change owner」
即chmod以及chown,其中可以用递归参数-R来实现更改所有子文件和子目录的权限。
1、利用chmod修改权限:
对Document/目录下的所有子文件与子目录执行相同的权限变更:
chmod -R 700 Document/
-R参数是递归 处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以及子文件夹
700是变更后的权限表示(只有所有者有读和写以及执行的权限)
Document/ 是需要执行的目录
2、利用chown改变所有者:
对Document/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执行相同的所有者变更,修改所有者为users用户组的username用户
chown -R users Document/
users用户组的username,用户组参数不是必须有
Document 是需要修改权限的文件夹
附:
sudo chmod 600 ××× (只有所有者有读和写的权限)
sudo chmod 644 ××× (所有者有读和写的权限,组用户只有读的权限)
sudo chmod 700 ××× (只有所有者有读和写以及执行的权限)
sudo chmod 666 ××× (每个人都有读和写的权限)
sudo chmod 777 ××× (每个人都有读和写以及执行的权限)
其中×××指文件名(也可以是文件夹名,不过要在chmod后加-R)。
解释一下,其实整个命令的形式是
sudo chmod -(代表类型)×××(所有者)×××(组用户)×××(其他用户)
三位数的每一位都表示一个用户类型的权限设置。取值是0~7,即二进制的[000]~[111]。
这个三位的二进制数的每一位分别表示读、写、执行权限。
如000表示三项权限均无,而100表示只读。这样,我们就有了下面的对应:
0 [000] 无任何权限
4 [100] 只读权限
6 [110] 读写权限
7 [111] 读写执行权限
现在看上面的几个常用用法就非常清楚了。试着自己来修改权限吧
最后同时附上查询文件(或文件夹)权限的命令
ls -l 文件名称 (文件夹将-l改为-ld)。
例如:
d rwx rwx r-x
第一个字符指定了文件类型。在通常意义上,一个目录也是一个文件。如果第一个字符是横线,表示是一个非目录的文件。如果是d,表示是一个目录。
第二段是文件拥有者的属性,
第三段是文件所属群组的属性,
第四段是对于其它用户的属性,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debian与网站维护相关的各种linux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