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初期打的挺猛,毕竟是在抗联朝鲜师的基础上组建的,直接把韩国推到了釜山
在日本强行侵占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暴行的朝鲜贫苦农民背着被子褥子、做饭的锅碗瓢盆,陆续跨过鸭绿江、逃荒到中国东北,开始垦荒种地、建立家园。朝鲜义勇军也将反日运动的舞台移到了中国东北,在此建立基地,积蓄实力,东北有着良好的朝鲜族群众基础,1920-1929年间移居东北的朝鲜人就有50万、1930-1939有100万人之多,1940-1949年超过150万。且东北大面积的长白山区和万达山区里森林茂密,地势复杂,是朝鲜义勇军开展抗日活动的绝好自然环境。

移居中国东北的朝鲜农民生活艰难,无力支援义勇军,于是朝鲜义勇军战士在山中就以狩猎和卖柴木为业,种土豆为粮,住的房屋极为简陋。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义勇军仍坚持在东北各地建立武官学校,聘请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莫斯科军事学院的军事人才为教官,培养年轻的军事干部,为更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作积极的准备。此外,在1925年广州黄埔军校四期中也招收了不少的朝鲜青年,这批青年军官日后也成了中国东北和朝鲜境内抗日运动中的少壮派。
在日本尚未占领东北之前,这些朝鲜义勇军将领们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从东北进入朝鲜打击日军,占了上风固然好,一旦打了败仗,落了下风,便扯起脚杆就往鸭绿江的对岸跑,恼怒的日军也就不断进入东北的朝鲜族聚集地区放火烧杀,还勾结东北军阀,让其协助逮捕朝鲜义勇军。据统计,1921~1924年义勇军从东北进入朝鲜打击日军的次数达980次,在东北与日军交战达132次。

1925年随父母逃亡到东北吉林省读书的金日成,14岁时在中国东北就加入朝鲜共产青年同盟,开始宣传革命武装抗日。晚年的他回忆说:”我在东北进行青年学生运动和地下活动时期,多次得到校长李光汉(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的同学)的帮助。他明知我因为革命工作常常缺课,却装作不知道, 并且从各方面保护我,不许东北军阀收买的反动教员随便触动我。军阀和领事馆警察要来抓我,他先通知我快逃。校长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以我们能够在他庇护下站住脚进行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阀实行“不抵抗主义”,少帅一发子弹都没用,就把他老子张作霖辛苦经营了多年的东北,整个双手奉上给了日本人。30万东北军就这样撤出东北,退到河北省山海关。
与东北军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自发组织了义勇军抗战,此时的朝鲜同志也加入了东北各地的许多义勇军、救国军部队。这些部队在日军疯狂进攻下先后瓦解,于是朝鲜同志们又走上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的道路。

与中国南方革命根据地不同,当时东北地区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东北的中国籍党员也很少,所以最初组建游击队的任务就落在了朝鲜同志的肩上。据1932年9月的资料记载,当时全东北的中共党员2100人,其中80%以上是朝鲜族党员。20岁的金日成正是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吉林也拉起了一支由朝鲜人组成的游击队。
1936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朝鲜同志建立的许多支较小游击队被合并、,以县为单位建立了抗日游击大队,并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在抗日联军中有许多朝鲜同志在各军担任着领导工作。
朝鲜同志灵活的战术转移,常常把日军搞得蒙头转向,找不到他们的行踪,日军被拖来拖去,弄得精疲力尽。1936年到1937年,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革命军和杨靖宇领导的第一军,是东南满地区的两大武装力量。
在金日成领导下的许多战斗里,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讨伐”,由此金日成声名大震,在日军的绝密文件以及报纸和杂志里,常常把金日成的名字和中国杨靖宇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杨靖宇何许人也?整个东北大地上,几乎无人不晓。
后来,由于杨靖宇错误估计了形势,两次大部队西征,在日军交通特别方便、兵力源源不绝的东北平原地带,杨靖宇遭到惨败。而金日成由于不同意杨靖宇的做法,坚持带部队到中苏边境转战,以保存实力,结果幸存了下来。
我国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周保中将军曾回忆说:“1932年坚强的东满游击队和1933年强大的磐石游击队、珠河游击队、密山游击队、汤原游击队、饶河游击队都是由朝鲜同志和革命的朝鲜群众创建起来的,后来发展成为抗联第一、二、三、四、六、七军,就是在第五军里也有不少优秀的朝鲜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听取东北抗联历史的汇报时也指出,“东北抗日联军实际上是中朝联合军”。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东北14年抗日武装斗争里,许多朝鲜同志用宝贵的生命换取了胜利,他们与东北抗日联军唇齿相依,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还共同推翻了蒋家王朝。现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出的130名抗日烈士中有34名朝鲜族烈士,他们是数以千计的朝鲜族烈士的代表。
其中有一支朝鲜族组成的156师,从中国最北边纵贯神州大地,一直打到了中国最南边,并且在中国邓华和韩先楚的指挥下,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金日成返回朝鲜北部,并于1948年建立朝鲜人民共和国,中共应金日成之请,抽调1200名朝鲜族官兵连同武器装备送给金日成,作开国建军之需。
1949年,朝鲜请求中共把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转交给朝鲜政府、以应付南北朝鲜随时在发生的内部冲突。
当时由朝鲜同志组成的野战师,除了一个驻沈阳的166师和一个驻长春的164师外,还有一个156师被林彪带到南方打仗去了。
1949年7月20日,164师(兵员10821人)和166师(兵员10320人)携带全部武器装备,齐装满员开进朝鲜。这两个师都在中国的内战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属于训练有素的能战之师,回到朝鲜后马上成为朝鲜武装力量的绝对主力。
1950年1月,林彪给中央发电报,称156师中的上万名朝鲜籍官兵在进军华南后,情绪出现波动,许多人强烈要求回国,因为中国的战争即将结束,他们希望和其他部队中的朝鲜籍官兵一起回朝鲜。
此时中国南方战事基本结束,规模庞大的人民解放军中众多官兵的复转安置,必然将是个极为棘手的大问题。加上金日成的南北统一战争准备已经是箭在弦上、不断在催促中国把156师连同其他部队中的朝鲜族士兵移交给北朝鲜。于是,中国正好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同意转交156师。接着朝鲜又要求让这批部队携带武器装备回国,中央也批复同意了。
2月,156师与其他部队中的朝鲜族官兵总共16452人集结于南昌,乘坐火车送回朝鲜。至此,3个野战师,共计38000人左右,加上此前的1200人,稍后又在延边及周边各县征招4200人,总共44000人送到了金日成手中。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揭开抗美援朝的序幕。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东北抗联中的朝鲜族野战师(朝鲜战争前期的牛逼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