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没有普及前,基层单位印刷都用油印机,印出来的效果经常是模糊不清。油印前的制版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刻写蜡纸誊写版,另一种是中文铅字打字机蜡纸打字版,手工刻写蜡纸誊写版它以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印刷的成本低廉等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几乎普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差不多都用手工刻写蜡纸誊写版油印。只有相当一级的单位才能配上使用蜡纸打字机打字版油印,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打字人员与打字设备。
⑴、那个年代誊写刻版油印工具图
⑵、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钢针笔
⑶、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钢针笔
⑷、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蜡纸
把钢板垫在蜡纸的下面,用铁笔在蜡纸上面对着钢板刻写所需要的文字或图案,这就是刻蜡纸,也有称刻钢板。刻蜡纸有熟能生巧的讲究,例如,刻写当时党政机关的文件,为了显示严肃性,一般文件头的字体用仿宋体书写,字号要大于正文,而且必须套红(印成红色)分两次或三次油印套版。因此,刻写文件头时要使用用完了油墨的圆珠笔,圆珠笔的头不但是铁质的,而且头要比铁笔的钢针粗大许多,这样刻出来字的笔划也会粗壮。同时,写字台上的钢板也要斜放,这样刻写的手势就会顺着钢板斜纹,对准钢板纹理,横直笔划容易成为宋体字工工整整的形状,效果极佳。
⑸、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钢版
⑹、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钢版
⑺、我们那个年代的手工刻版钢版
⑻、我们那个年代的油印机
⑼、我们那个年代的油印机
㈩、我们那个年代的油印机机箱
⑾、我们那个年代的油印机
⑿、文革时期的油印机
⒀、文革时期的油印机机箱
⒁、文革时期的油印机机箱
那个年代刻写好蜡纸,要进行几次校对。刻蜡纸像写字一样,也容易出现差错,可是刻蜡纸的纠错方法不能像写字那样修改或划叉。一旦写错需要纠正,办法是先放下铁笔,点燃一根火柴,待火柴的火药头爆发完之后吹灭,再将未冷却的火柴头靠近蜡纸的纠错处,以火柴头的余热烤熏一下,使蜡纸上油蜡融平错处,待冷却隐去错处后重新刻写。有吸烟者,也可将香烟燃烧的那头在蜡纸的纠错处烤一下,融化蜡面,再继续刻写。当然,有条件的可用订正液涂抹,那时在文具商店有专门的订正蜡液出售。
刻蜡纸的时间久了,钢板上的纹理会被蜡纸上刻下来的蜡沫嵌满,如果不及时清洗,蜡纸就容易起皱,甚至会把蜡纸戳破,这个时候需要清洗钢板。清洗钢板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用软毛刷子蘸点煤油在钢板的表面涂抹几遍,晾干后就可继续使用。刻蜡纸多啦会积攒经验,比如笔尖刻秃了,赶快找块石头蘸点水磨一磨,钢板用旧了,纹路磨浅了,刻写的字一多,蜡纸很容易发皱,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刻不出字来,甚至会把蜡纸戳破,这时必须用刷子蘸点煤油刷洗。冬季刻蜡纸最麻烦,空气干燥,蜡纸容易变脆,刻重了蜡纸要破,刻轻了又印不出来,需要牢牢地握住铁笔,尽量用劲均匀,加快刻写。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刻着刻着,心里一着急,笔画用劲过重,就会把蜡纸划破,蜡纸一破,油印时就会漏油墨,变成一块黑疤。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把破了的那一点蜡纸裁下来,再剪一小块稍大一点的蜡纸贴上去,或用蜡烛在蜡纸上打磨,然后用铁笔杆在四周磨匀,使之融为一体,最后划根火柴吹灭,用它的余热烤一烤,这样就会使补上的蜡纸黏得更牢。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技巧,刻蜡纸也一样。尤其是在刻写力度上的把握,用力不能太重,太重了容易把蜡纸戳穿;太轻了也不行,会印不出字来。刻蜡纸不但需要牢牢地握住铁笔,均匀用劲快速刻写。而且,也得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那时一般没有取暖和降温条件,在冬季,寒冷的钢板使手指冻得僵硬,刻写显得困难;在夏季,刻写时脸和手要出汗,脸上的汗珠滴在蜡纸上会模糊已刻好的字迹,手指缝出汗后,握在手中的铁笔会打滑,字形走样。所以,当时能刻得一手好蜡纸的人不多,他会受到同事们的敬慕。
如今,刻蜡纸的工作早已消失。可是,它记载了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字处理方式,也记载着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现在再看到那种模糊的字迹,歪七扭八的线条,还有扑鼻而来的油墨气味,构成了我对特殊年代、难忘岁月的深刻记忆。现在好了,扫描、传真、打印、复印一体机进入了家庭,机关单位更是实现了办公现代化、自动化。难忘手工刻写油印的年代岁月,更加憧憬瞻望着未来的科技进步发展与美好时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办公条件会更加现代、方便与快捷。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图文店历史学习之油印机是什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