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一天比一天热了,除了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夏装,就是要考虑如何应对头号烦人精——蚊子了。
小西柚非常招蚊子喜欢,在户外如果没注意给她扇着风,回家很快就能找出俩包来。
孩子跟大人不能比,大人随便用花露水喷喷、清凉油抹抹就行了,孩子皮肤娇嫩且免疫力不完善,防蚊用品必须确保安全。
那么如何让娃尽量远离蚊子,什么样的驱蚊用品安全有效?
老母亲狂做了一通功课,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做好准备工作,尽量避免和蚊子接触
保持家中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大扫除。卫生间、厨房等有水的地方,有利于蚊虫繁衍,如地上有存水,要及时擦干。
花盆也是蚊虫的藏身之地。水培植物要定期换水,夏季植物生长旺盛,温度高,水易变质。土培植物也要及时修剪衰败的叶子,观察土壤是否滋生小飞虫,做好杀虫工作。
如果卫生间角落及房间死角有蚊子,可以趁孩子不在的时候喷洒杀蚊虫的药剂,并注意通风。
睡觉的时候,蚊帐一定是宝宝首选的避蚊方式。可以在蚊帐底部四周压上一些衣物,防止宝宝身体碰到蚊帐,蚊子从缝隙里叮咬宝宝。
尽量避免在黎明和傍晚时期带孩子外出。
如果外出,可以给宝宝穿上薄一点的长裤长袖,同时避免去草地及洼地等蚊虫集中的地方。小宝宝可以给推车装上蚊帐,这样宝宝就能在推车上高枕无忧了。
二、宝宝驱蚊产品如何选择?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驱蚊产品实在太多了。驱蚊液、驱蚊喷雾、驱蚊草、驱蚊手环……很多妈妈感觉很迷茫,无从下手。
其实研究驱蚊产品,关注两点就可以了:
- 有效驱蚊成分
- 有效驱蚊成分的浓度
经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注册认证的,可以用于人体皮肤上的驱蚊的成分,有以下7种,但是效果却各异。
派卡瑞丁:效力最长持续8小时
驱蚊酯:效力最长持续4-8小时
甲基壬基甲酮:效力最长持续4-6小时
柠檬桉:效力最长持续6小时
香茅油:效力最长持续20分钟-2小时
前四种都是化学成分,后三种为植物提取成分。
并不是很多商家宣传的那样,天然提取物就比化学成分更安全、毒性更少。总的来说,这7种成分毒性都比较小。
反而这些纯植物提取成分,挥发性太高,效力持续时间短,需要反复涂抹才能达到效果。
以柠檬桉类精油产品为例,效果大约只有避蚊胺的一半,但频繁涂抹又容易给宝宝皮肤造成刺激。
而让家长恐惧的避蚊胺其实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驱蚊成分,并没有商家宣传的那么可怕。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对孩子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颠覆以前的观念呢?
我之前也认为植物类产品好,对孩子影响小一些,包括很多商家也在产品外观上标注「DEET FREE」「0避蚊胺」「纯植物成分」,让我更坚信避蚊胺就是恶棍暴徒,纯植物成分就是小天使。
△ 植物提取成分,不含避蚊胺
做了功课结果大吃一惊,纯植物成分没那么好,避蚊胺也没那么可怕。所以不要再盲目迷恋植物纯天然啦,安全有效的化学避蚊成分,也能成为我们的心头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品里的有效避蚊成分的浓度,能直接影响避蚊产品的安全性——所谓“抛开剂量谈毒害就是耍流氓”
有效成分浓度不同,并不影响避蚊效果,只是对持久时间有影响。比如20%浓度的避蚊胺类产品,就比5%浓度的避蚊胺类产品增加数个小时的避蚊效力。
参考了美国EPA和加拿大卫生部的评估,我整理了不同年龄对应不同驱蚊成分及浓度如下:
DEET |
|
|
|
Picaridin |
|
|
|
|
|
|
|
香茅油值得提一下。它的安全性在美国EPA的评估里是比较高的,不过,加拿大卫生部认为香茅油产品的安全资料仍有不足,包括可能含有污染物甲基丁香酚,因此不建议婴幼儿使用。
市面上有很多以香茅油为主要成分的驱蚊液,主打纯植物、安全。但我觉得保险起见还是最好不要给宝宝使用。
说了这么多,在挑选产品时,看看驱蚊成分及含量,心里一下子就有数了~
△7%的避蚊胺
△20%的派卡瑞丁
△10.3%的派卡瑞丁
值得一提的是派卡瑞丁其实更为安全,很少刺激皮肤,只是这类驱蚊产品在国内比较少见。如果还是在意安全性不敢尝试避蚊胺的话,可以选择派卡瑞丁类产品哦。
总结一下
派卡瑞丁和避蚊胺的驱蚊效果更佳 ,但要注意使用浓度。
植物天然类驱蚊产品效果差,不推荐购买。
三、给宝宝用驱蚊液注意事项
1、不要直接喷在宝宝身上,可以喷在自己手上给宝宝均匀涂在皮肤上,薄薄一层即可。
2、即使是大宝宝也不要喷在孩子手上让孩子自己抹,以免孩子吮吸手或者直接拿食物吃。
3、避免涂抹在伤口上,防止化学成分经破溃的皮肤被人体吸收。
4、从室外返回室内后要彻底清洗掉皮肤上的驱蚊液。
如果宝宝不慎被蚊子叮咬了,也不要太着急,不要给孩子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之类的。用苏打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叮咬处即可,如果宝宝很痒一直想抓,在皮肤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可以涂一些炉甘石洗剂。
好啦,买好蚊帐、选好合适的驱蚊产品,安安心心过夏天吧~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给宝宝科学防蚊:避蚊胺没你想的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