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年,钱难赚是一定的
尤其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下
想要赚大钱,比如市级最低工资标准是2000元每月,你想要赚6000元每月是很简单的
3倍于基本工资的收入是很简单的,方向也不难
1.上个好大学,认真学习,校招进好单位,工作3年就能达到
2.初中辍学了,现年24,怎么办?进个体力工厂,或者化工工厂,半年后就能拿到了
3.普通高校毕业,上学时混下来的,认真工作,认真学习也能赚到
….. 其实说难也不难,咱们草根都是这么过来的,想要不劳而获,或者天降馅饼,都是不切实际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概念《什么叫做幸存者偏差》
如果我们想要12000元/月怎么办?相当于6个人的工资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天赋,或者更大更多的努力,这些努力可能风险很大,即努力了,但是收益极低
这个时候就要看个人韧性了
推荐阅读:
这里还推荐来自知乎的一个回答:
不要希冀自己能获得一个高额的均数,而不需要承担过大的方差。
题主说自己不怕付出,其实你不怕的是有确定收益的付出。每天认认真真努力学习、兢兢业业朝九晚五,这些你是不怕的,上一天班就有一天工资,均数是确定的,方差是可以忽略的。题主数次提到的所谓“方向”,不是你怕选错方向,是你根本不愿意选方向,因为你承担不起。这从你对于学习的看法就看得出来。“获得一个好成绩”只是去学校接受教育无数个目的中的一种,“历练了社会的世故”、“积攒了良好的人脉”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的教育。我相信漫长教育生涯中,每个人身边总有一两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是或者社交广泛自来熟或者头脑灵光点子多的同学,人家的天赋点没点在学习成绩上,来学校的目的也不在于“获得好成绩”上,教育不光是给予知识,这也是教育的一种。人家也获得了教育,在赚钱这个大议题上,大家的初始点都是一样的,只是科技树点的不一样而已。
而为什么这些人往往可能获得高额的均数呢?因为人家的方差大,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读书是方差最小的一种收益,所以选择的人最多,选择的人多,均数自然就小;其他路径方差大,选择的人少,均数就自然大。你成功了小富即安,失败了也混得过去;人家成功了大富大贵,失败了一贫如洗。这是统计学客观规律。至于具体的,什么人前光荣人后吃苦之类的题主摆明了不想听,我就不赘述。
另外,不要用尺子去称重量,也不要用烧杯去量温度。
赚钱和读书,本来就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赚钱有万千道路,读书只是其中一条,是走的人最多的一条,是方差最小的一条,也是你选择的这条。题主举例的群体,如煤老板之类,根本道路就不同。他们挑战了你长期的“读书是赚钱的唯一道路”信念,所以你还试图把你的道路往他们的道路身上套,就像拿尺子去称重量拿烧杯去量温度。最终结果是,这些人失败了就是“不好好读书”,其实人家压根就没选读书这条路;成功了就不这么说了,就会像题主一样想不通。根本上就错了,怎么可能想得通。至始至终,眼睛里看着的就只有自己这条路。
所以,你说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恕我直言,你要是回到八十年代,也是认认真真读书,毕业了去分配的单位老老实实工作。因为你自始至终就走的这一条道路,甚至于你眼里就只有这一条道路。
综上,建议是:从原有的视野跳脱出来,不要试图将别人的道路往自己身上套,别人的就是别人的。视野开阔后,再仔细考虑自己收益的均数和方差。到时候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自然就有答案。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为什么有些人赚钱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