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观察者网网友的观点
guan_16147344541097
直说吧,知网查重就是一门生意。不是说不能收费,而是价格太高了,而且有被商家泄密的风险。平时都不会舍得去花钱查课程论文,难道查个毕业论文就显得学术道德高起来了?没用的。我在国内本科硕士读书时,从来没有说哪个学生因为课程论文抄袭被处分的;但在美国读博,每门课开学大纲里都必须有关于学术道德和禁止抄袭的阐述,老师和助教也可以用查重软件进行检查。为什么学生能够重视起来?因为查重软件是不限次数免费向学生开放的;课程论文都可以很轻松地自己先查重,平时就有这个意识就知道抄袭再查重再改还不如一开始就尽量规范引用避免抄袭。当然这也不算完全免费,而是包含在图书馆费里面的,但胜在安全放心,不限次数。国内高校每年也给知网大笔的钱买数据库,知网向高校学生开放查重权限就那么难吗?不过是不愿意放弃嘴边的肥肉罢了,躺着赚钱谁不喜欢?国内的学术环境,知网才不管呢,又没钱赚。最讽刺的是,知网找文章不止一次我发现有一稿多发的情况,不知道是一稿多投还是抄袭,但无论如何都是确凿的学术不端;知网数据库里的论文知网都不自己查重,还指望知网有什么底线?
万物至理
我实际操作过知网的查重系统,很多内容操作者是可以手动判定引用或者专有名词的,很多学生以为的问题并不是知网的问题而是学校操作人员的问题,据我所知知网的模式是每年打包一定数量的查重次数卖给学校,数量一般是学校根据自己当年的毕业生再预估一点余量购买的,这个数量肯定比毕业生数要大,至于多出多少来就跟学校自己的计划有关了,一般来说都会比实际用量多一点,多出来的就有可能被实际操作者拿到网上来兜售,说白了,同一篇论文,除非完全原创,否则知网查重可以做出多个不同重复率的查重报告,真正在大学工作过的人我想也应该都了解,大学本科生,哪会写什么论文啊?能提出好问题,把问题本身分析明白,制定研究方案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不知道我说的够不够明白,再总结一下。
如果论文真的是一篇自己完成的合格论文,那么即便有引用,公式,专有名词或者无关正文的致谢之类的文本重合,学校查重的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手工方式把这些不应该算抄袭的部分从查重比例中去掉。所以不能因为没有手工处理的查重报告重复率虚高就说知网本身有问题。
学生自己私下买的查重报告,因为买卖双方都知道这个目的是用来手工降重,因此操作者不会把相关内容手动剔除,所以会显得重复率虚高,这是正常现象。
知网查重的目的就是防止抄袭和拼凑论文的现象发生,学生自己拼凑甚至购买论文后,再花钱买查重报告降重,这行为本身就是作弊行为,抱怨知网提高了作弊成本,甚至因此对知网进行抨击,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行为。
其实说白了,知网为什么不给学生个人查重的渠道?因为如果论文是学生自己写的,那学生本身并不需要自己去知网查重,等着学校统一查重一遍通过就好,如果开放很便宜的自己查重的渠道,那么一篇东拼西凑或者找人代写的论文会很容易在多次查重修改后变成一篇能通过查重的文章,而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学术不端。至于你说的那些学生自己掏钱的查重,很多时候是学校多买的查重次数的余量,甚至故意买来赚学生钱的机构,这些事情和知网本身无关
猫公007
试过几次查重,感觉这东西已经偏离了最初设想的目标。要表达一个意思,可用的语句组合就那么有限的几种,我憋半天想出来的一段文字,一查重,特么跟别人论文的写法八九不离十。仔细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吗?人类几千年语言文字的历史,我们现在说的每一句话,差不多之前都有人说过,那我还要不要说话,还要不要表达我的想法?对语句各种打散,主谓前置后置,一通猛虎操作之后查重是过了,回头再看,自己写的特么还是人话吗?
guan_15700719782219
知网的生意经本身就是歪的,教育科研的某些主管部门用表面上的严管掩饰自己不能领导科研的事实。理工科的公式定理被认为是重复,但没有从这些出发怎么能有新的成果?人文社科,特别是跟中国古代有关的文献引用是必须的,查重毫无意义。比如说《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完全是从《资治通鉴》摘录出来的(也就是全文重复),但是今天任何一本论及此书的著作,都没有人说是抄袭因而没有价值!
自思自立
没说查重有问题,而是说学生论文查重应该是免费的,或者是非常低价,比如说1元一次之类的。因为知网收集论文也是不给论文作者钱的,(好像有人说过有名气的老师能收到200元?学生论文一律不给钱。)国家还有专门的划拨经费。这个查重应该是公益性质的,就像图书馆看书一样。
现在知网成立清华同方(?)的现金奶牛,一年几个亿的利润九成来源于知网。真是个笑话。
观察者网原文:
无意间在微博上刷到大V在吐槽“知网查重”这件事情。大V称,这事已经矫枉过正到变味了,潜在的负面效应可能大于“翟天临事件”本身。
他提到,知网是从学校和学生两头上赚钱。
首先,查重的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其次,查重机制并没有外界想象的可以完全避免抄袭和学术不端;其三,可能引发反效果,导致学生想出各种法子规避、降低重复率,间接导致了一条不合法的查重产业链的出现。
很多网友对此深有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中旬,武汉一高校的多名大四学生反映,学校提供的免费中国知网账号被盗。查询后得知,其账号里附带的论文查重机会,被当作商品挂在电商平台上售卖。
新京报对此予以了关注报道。
新京报调查发现,大学生论文查重账号被盗近些年屡禁不止:2018年,广东中山市警方就曾接到过此类报案,警方调查发现,账号被盗用的学生人数多达两百余人;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多名学生也曾反映,学校提供的两次论文查重机会被人占用。
新京报指向认为,免费查重次数少催生查重市场。
受访教授表示,很多同学对自己论文前期的重复度并没有信心,所以经常先自己提前查一遍,那么寻找网上商家查重就很难避免。
受访学生表示,大多数学校最终审查时用的是知网查重,部分学校会提供1到2次免费查重的机会;部分学校则是完全不提供。无论是哪种情况,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花费数百元在网上购买知网论文查重服务,原因只是为了保险起见。
值得一提的是,知网工作人员却回应表示,网上所售知网论文检测违规。
完整报道戳这里。
新京报-《论文查重乱象:毕业生知网账号被盗后被挂在电商平台上售卖》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知网查重这个事情,已经矫枉过正到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