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

旧闻 eben 505浏览 0评论

1961年夏,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被分到第六研究室输入组工作。1968年,中科院计算所六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中田提出由倪光南带队研究新的汉字输入技术,从此 倪光南便开始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研究的漫长历程。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1

倪光南当时认为:要改进汉字输入,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智能。利用“联想”功能辅助汉字输入的设想由此产生了。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2

1974年,倪光南在计算所阶梯教室做了一个《关于联想汉字输入方法》的报告,介绍了联想式汉字输入方法。后来,这一创意发展成为联想汉字信息处理成果。

1980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的一位副院长到中科院计算所访问期间,观摩了倪光南演示的“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和“手写文字识别机”,非常赏识倪光南,并邀请倪光南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进行访问研究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NRC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VRO),他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掌握了C语言和微处理器技术。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3

倪光南在NRC工作的年薪是4.3万加元,按当时官方汇率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尽管待遇高、条件好,他依然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并于1983年5月回国。那时,他已经有把握运用微处理器和C语言技术,将联想式汉字输入等汉字处理技术整合在一个微机系统上。为了尽快做出成果,倪光南在回国时,自费从加拿大买了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内,包括Z80 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4

回国后,倪光南便组织课题组研发,当时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有:竺迺刚、秦梅芳、平镇中、杨展青、高仲操、陈芷英等。由于硬件器材齐备,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效率很高,于1984年初开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这是一台完整的汉字微机,并获得了“中科院三等奖”。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5

1984年4月23日,在深圳市的“电脑产品及应用成果展览会”上,很多观众看好LX-80,但是倪光南却很清醒,国外的一段经历使他开了眼界,他意识到:PC才是工业界的主流。于是,倪光南便开始了将LX-80的技术向PC上移植,联想式汉卡应运而生。中航深圳工贸中心的刘汝瑛总经理是联想式汉卡的第一个支持者,她提供了两台当时最新的IBM-PC/XT。1984年8月,她和计算所签署协议,合作开发联想式汉卡。接着,由于信通公司邀请倪光南担任顾问,信通也提供了支持,这样,在计算所公司成立前,联想式汉卡的研制工作已经在中航深圳工贸中心和信通公司的支持下进行了。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6

1984年底,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创办了计算所公司,倪光南被邀请加盟计算所公司并担任总工程师,并开始实施所内成果转化,形成了联想式汉字系统拳头产品,计算所公司即由此起家。

转载请注明:落伍老站长 » 倪光南研发联想式汉卡 背后提供支持的居然是这两家公司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